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医院文化 > 离死亡最近的地方,让生命重新扬帆的港湾!

离死亡最近的地方,让生命重新扬帆的港湾!

发布于:2018-03-22 14:03   文字:【大】【中】【小】

 

 

我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12年,医务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3岁,却担负着全院大部分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2017年,在科主任马轶坡的带领下,科室获得“合考核先进科室”、“科室管理综合目标达标优秀科室”、“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先进科室”等三项荣誉。

 

 科室无缝对接,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2017年,重症医学科共收治急危重症患者752例,相对其他科室的“一器官一治疗”,重症医学科更像是“全能手”,为患者提供“全身性治疗”方案,重症救治技术水平在全市遥遥领先。

 

 

 

一次,急诊医生捏着气囊送过来一位脑出血患者,医务人员马上对患者展开抢救,气管插管、下达医嘱、注射抢救药……一气呵成,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患者救治的无缝对接,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创新技术能力、培养科室中坚

 

2017年对于重症医学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科室在业务能力,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全年先后派遣医疗骨干10余人次前往北京协和医院、省四院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以前,给患者进行深静脉插管定位、评估患者病情等,都需要请综合超声科的医生协助,给救治的及时性带来障碍。

 

为了消除这一障碍,马主任等6名医生先后参加了全国重症超声培训,逐步将床旁超声技术应用于临床诊疗,大大节约了救治时间。

 

同年10月份,马主任和医疗主管王建宾,分别前往北京协和医院进修“血流动力学”,利用血流动力学、氧代谢监测,从病理生理这个医学最基本也最复杂的角度去分析救治患者,大大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温情暖人心,仁爱铸医魂

 

重症医学科实行24小时无家属陪护,患者的所有生活护理都由医护人员完成。重病压身,亲情交流成了患者不可或缺的需求。医护人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将患者的情感呵护放到重要位置。

 

 

 

 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因脑出血住进了重症医学科,让他与在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老伴变成了“咫尺天涯”。为了弥补父母心中的遗憾,老人的儿子找到马主任,想让父母见上一面。

 

科主任马轶坡以及主管医生许芳芳了解情况后,经过多次协调和充分准备,在第二天探视时间,安排两位花甲老人如约相见。在场的每位见证者都为眼前的感人场景潸然泪下。

 
| 医院简介|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