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健康宣教 > 主动检测、扩大治疗、消除乙肝危害

主动检测、扩大治疗、消除乙肝危害

发布于:2023-03-20 10:19   文字:【大】【中】【小】
2023年3月18日
是第23个“全国爱肝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主动检测、扩大治疗、消除乙肝危害”。
倡议全社会行动起来,
普及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防治知识,
主动检测,规范诊疗,
消除乙型肝炎及其并发症的危害。
那么,你了解传染性肝炎吗?

 
    肝炎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一般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病程复杂,迁延成慢性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急性期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慢性感染者可症状轻微甚至无任何临床症状。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
 
    甲肝和戊肝经消化道传播,乙肝和丙肝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例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如注射毒品等)、侵入性医疗或美容器具(如文身、穿耳孔等),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如何预防甲肝和戊肝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和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甲肝疫苗已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18月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集体生活人员等重点人群也应接种甲肝疫苗。我国已有戊肝疫苗,可自费自愿接种。

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丙肝
 
   目前尚无丙肝疫苗,但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可以预防的。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可大幅减少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
以下行为也可有效预防丙肝:不与他人共用针具、穿刺等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感染丙肝病毒的妇女如有生育意愿,最好在丙肝治愈后怀孕。


日常工作、生活接触不传播乙肝和丙肝
 
    乙肝和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因此,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共用办公用品、住同一宿舍、在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研究未发现乙肝和丙肝病毒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


有疑似症状或易感染人群,应主动检查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如有不洁饮食史或病人密切接触史,并伴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不适、尿色加深等,应尽快到医疗机构就诊检查。
    建议易感染人群(如有输血、创伤性治疗、共用注射器、器官移植、使用消毒情况不明的器具、纹眉、修脚等行为的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乙肝和丙肝患者配偶或所生子女)和肝脏生化检查不明原因异常者主动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乙肝和丙肝检查,了解自身感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病毒性肝炎应进行规范化治疗

    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遵从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切忌自行停药或轻信虚假广告。
    甲肝和戊肝绝大多数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经及时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半年内可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者有肝衰竭危险,应予以重视。
    乙肝容易转为慢性,经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和减轻肝脏损害,阻止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患者应树立信心、保持耐心,遵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并坚持定期检查,以确保治疗效果。相反,任意选药、随意换药、自行停药,以及不按时复诊检查,均可能会引起病毒耐药、病情反弹或复发。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切勿轻信过度宣传和虚假广告,以免造成病情延误和经济损失。
    丙肝也容易转为慢性,经过规范全疗程的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
    注意:所有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避免酗酒、吸烟、不合理用药等加重肝脏损害的行为。


脂/肪/肝/防/治/知/识
 
    对于脂肪肝,很多人都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认为脂肪肝是吃出来的、脂肪肝是因为吃得太油腻,以及脂肪肝是胖子的专利……
其实有些人既不胖,又不喝酒;没有吃药,也没有肝炎;吃得少且清淡,也被查出了脂肪肝。这是什么原因呢?要想获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得先从了解脂肪肝开始。

脂肪肝及其常见类型

    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一种肝脏病变。医学上把脂肪肝分类 2 大类,即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顾名思义,与过度饮酒密不可分。研究数据显示,长期嗜酒者,75%~95% 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则有以下几种类型。
    肥胖性脂肪肝:体重超标者,30%~50% 的人有不同程度脂肪肝,重度肥胖者比例更高。
    营养不良性脂肪肝:肝脏不仅负责合成脂肪、分解脂肪,还负责储存脂肪。负责把脂肪从肝内向肝外转运的“运输车队”是载脂蛋白。长期营养不良的人(多是瘦子)由于体内缺乏蛋白质,难以合成足够的“运输车队”,脂肪就无法向肝外转移,只能堆积在肝内形成脂肪肝了。
    糖尿病脂肪肝:胰岛素不仅“指挥”血糖代谢,还与脂肪的储存密切相关。糖尿病与脂肪肝常相伴随,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成年患者比例超过50%。
    快速减肥性脂肪肝:禁食、过分节食或其他快速减重的行为可引起脂肪在短时间内大量分解,从而导致大量过氧化物(属于一类自由基)产生,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其他:药物性脂肪肝、妊娠脂肪肝、感染等疾病引起的脂肪肝。


脂肪肝的高危人群
 
超重人群。
营养不良人群。
糖尿病患者。
血脂高人群。
嗜酒人群。
饮食喜荤少素人群。
爱吃甜食、爱喝饮料、爱吃夜宵的饮食不良人群。
因病长期服药人群。
长期睡眠不良的人群。
久坐的办公室人群。
| 医院简介|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