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医患之声 > 定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第三季度“优质服务标兵”

定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第三季度“优质服务标兵”

发布于:2016-11-01 14:32   文字:【大】【中】【小】
我院2016年第三季度 “优质服务标兵”评选活动经过科室推荐、支部初选、社会公众评价及评委会评选等环节后,10月份,评选结果揭晓。肿瘤科薛英杰、120急救中心申莉、重症医学科杨伟然、普外科张娜、输血科刘兰丽、医疗设备科吉林获评2016年第三季度“优质服务标兵”。 
 
薛英杰



   
      参评宣言:
我是薛英杰,39岁,中共党员,肿瘤科副主任,从事医疗工作14年。我始终坚持“患者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你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就有多高”的职业理念,切实履行“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神圣职责,用精湛的技术和贴心的服务为肿瘤患者营造一片生命的绿洲。
 
      为肿瘤患者营造一片生命绿洲
      薛英杰自从事肿瘤诊疗工作以来,将人文关怀更多地体现在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上,用精湛的技术和贴心的服务为肿瘤患者营造一片生命的绿洲。
      薛英杰将自己的精力和关爱更多地倾注在患者身上,几乎每天都坚守在救治一线,成为了患者抗击病魔的主心骨。
      有一次,一位肺癌病人凌晨三点出现大咯血,被送进ICU抢救,家属哭着给他打电话:“薛大夫,老马病重,过来看看吧,他信任你,有你他心里踏实。”薛英杰没有丝毫迟疑,马上赶到医院抢救病人。现在,这名患者的亲朋好友,不管患什么病都要先找他看。正是凭着对患者的无私大爱,让他和患者之间建立起了患难与共的和谐关系。
      薛英杰对医疗技术有着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在他的主持下,许多新的诊疗技术被应用到临床治疗,为拯救肿瘤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建立化疗液路的新技术,有效避免了化疗药物导致患者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肝癌微创射频消融治疗技术,为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新途径。一位肝癌合并肝内转移患者,被许多大医院拒之门外。薛英杰接收了这名患者,并为他制订了科学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案,病灶被一一解决,近四年来没有复发,患者及家属为此感激涕零。
      经过多年的努力,肿瘤科的治疗技术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可开展全身各部位肿瘤的放疗、化疗、热疗、热灌注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
      良好的治疗效果赢得了众多患者的信任,肿瘤科每年收治来自定州市及周边县市肿瘤患者近4000人次,治愈好转率达70%左右。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薛英杰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这个神圣职责,维护着肿瘤患者的生命与希望。
 
 
 
 
申莉



      参评宣言:我是申莉,30岁,群众,120急救中心护士。工作9年来,勤勤恳恳,文明礼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经常加班。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视患者为亲人,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把医务工作者的大爱奉献给社会,温暖大家。
 
      用天使的情怀谱写无言大爱
      9月下旬,一个名字和一张照片火遍了朋友圈,引发无数网友的转发和点赞,随后,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健康报》以及多家网络媒体也陆续进行了报道,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照片记录的是一个护士为小男孩哺乳的瞬间,照片的主人公是我院120急救中心护士申莉,照片背后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9月18日凌晨,在京港澳高速石家庄方向220公里处发生一起车祸,我院120急救中心接到求救电话后,立刻派出急救小组冒雨赶到现场。
      出事的是一家三口,父亲当场死亡,坐在副驾驶的母亲昏迷不醒。一个只有八、九个月大的小男孩儿躺在妈妈的脚下,浑身是血,啼哭不止。
      急救小组立即为这位母亲采取急救措施,并给孩子做了初步检查,发现他没有明显受伤的迹象,就给他脱掉满是血迹的衣服,用救护棉垫裹着他回到了医院。
      经过全面检查,小男孩并没有受伤,但因为受了惊吓,一放下就哭闹不止。急诊科的值班护士只好轮流抱着他,并找来奶粉喂他,但他并不好好喝。120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非常牵挂这个孩子,纷纷到急诊科看望他。正处于哺乳期的申莉看到孩子不喝奶粉,就接过孩子,掀起衣服给他喂奶。
      这张哺乳的照片感动了大家,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她只是说:“给孩子喂奶完全是出于一种母亲的本能。”正是这种源于本能的善举才彰显了母爱的博大,彰显了白衣天使纯洁的情怀。
 
 
 
 
杨伟然



      参评宣言:我是杨伟然,37岁,民进会员,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在护理岗位工作17年。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一切以患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技术上精益求精,护理上无微不至,用爱和责任精心护理每一位危重病人。患客的康复是我最大的心愿。
 
      坚守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有人说重症医学科(ICU)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走进来是对生命的敬畏;但它更是一个离希望最近的地方,走出去是对生命的回报。
      杨伟然就是这个给重症患者带来希望的ICU的护士长。自2012年重症医学科建科担任首任护士长至今,她几乎每天都坚守在救治一线,带领她的团队一起,共筑生命防线,精心呵护每位患者。
      科室初建之际,她加班加点完善各项护理制度流程,带领科室护士开展培训,提升急救技能。面对繁重的日常工作,她不抱怨,不退缩,主动放弃了多次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2014年除夕当晚,科室住满了危重病人,忙完已到晚上九点多。在喜庆的爆竹声中,饥肠辘辘的她接到了父母打来的电话,关切地问她吃饭了没有,顿时,一股强烈的内疚感涌上心头,不能与父母共度佳节,还让他们如此操心,她只能强忍着泪水对父母说“吃过了”。
      2014年,我院收治的首例H1N1患者被安排到ICU的隔离病房进行救治。H1N1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但杨伟然不畏惧,不退缩,主动请缨,带领2名护士开展特护工作。整日在隔离室封闭的环境中忙碌,身上被防护装备包裹得密不透气,但她好像忘记了这些不便,任凭汗水湿透衣襟,仍然不厌其烦地为患者翻身、吸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作为一科的护士长,为了将全科护士打造成“全能冠军”,杨伟然除了自己积极钻研业务外,还定期带领大家学习各项护理操作及专科疾病的护理,并注重培养大家的临床预见性思维。如今,科里的护士们都能熟练操作各种抢救设备,也能沉着应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人,一个又一个的危重患者在她们的精心护理下转危为安。
      “看到那些险些逝去的生命被成功救回,听到那些来之不易的欢声笑语,我就觉得非常欣慰,付出再多也无憾无悔!”杨伟然如是说。
 
 
 
 
张娜



      参评宣言:我是张娜,38岁,群众,普外科护士长。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病人的需求——我们的工作  病人的满意——我们的标准”的护理理念,带领护理团队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时间和关爱是我能给您最好的东西
      护理工作繁杂而辛苦,经常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普外科更是如此。作为该科护士长的张娜,几年来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用时间和关爱默默地奉献着。
      由于患者病情重,科内护士又相对年轻,科室人员紧缺,作为护士长,加班加点对张娜来说成了家常便饭。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的她,就连陪伴照顾孩子也成了一种奢望。
      张娜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小儿子出生后,休了三个月的产假,她就把孩子交给婆婆,带着无尽的牵挂和不舍毅然地投入了紧张的工作。高强度、不分昼夜的工作让她很快没了母乳,三个多月的孩子就这样断了奶。每每看到孩子祈求的目光,张娜心里总是充满了愧疚。
      张娜日复一日地在紧张而繁琐的岗位上忙碌,查看各班工作,培训年轻护士,指导护患沟通……等一切安排妥当,已到华灯初上,万家灯火。
      一个寒冬的夜晚,120急救中心接来两名车祸患者。父子俩同车遭遇车祸,儿子才5岁,受伤严重,面色苍白,盆腔积液,腹膜炎体征明显,结合查体和辅助检查,医生决定立即实施手术。正在加班整理病历的张娜立即带领护士展开了紧张有序的抢救工作。张娜亲自给孩子置入胃管尿管后,看到采血护士在孩子胳膊上采不出血,她果断取来10ml注射器,换下针头直接从股静脉采血,看着血液缓缓流出,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妥善处置好父子俩后,已是晚上十点多,张娜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去。
      正是凭着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和视患者为亲人的工作作风,张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和赞誉,多次收到锦旗和表扬信,她也多次被市政府授予“三等功”,被医院评为“优秀中层干部”、“星级护士”。
      面对大家的称赞,张娜只是淡淡一笑:“我只是个普通的护士,我能给予患者的只不过是我的时间和关爱。”
 
 
 
 
刘兰丽



      参评宣言:我是刘兰丽,33岁,中共党员,输血科科员,在此岗位已经工作5年。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刻苦钻研,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始终把微笑挂在脸上,服务记在心里,以奉献为快乐,以满意为宗旨。
 
      用心呵护生命的“暖流”
      在救死扶伤的大后方,有这样一群医务人员,他们用心呵护着生命的“暖流”——血液,为危重患者构筑起最后一道生命防线。
      他们就是输血科的工作人员,刘兰丽就是其中的一员。她在这个默默无闻又极其重要的工作岗位一干就是整整五年。
      “虽然,我们不能像临床医生一样冲在抢救生命的第一线,但也重任在肩,因为每一袋血液都关乎着生命的希望,关乎着家庭的幸福。”谈起她的工作,刘兰丽这样说。
      工作中,刘兰丽始终坚守“百分之百安全,百分之百准确,百分之百及时”的工作信条。为了这三个“百分之百”,她精益求精、努力工作、加班加点、毫无怨言。
      一天中午,已经到了下班时间,忙完手头的工作,刘兰丽正准备下班,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让她停住了脚步。电话是手术室打来的。一名急诊外伤病人手术急需用血。时间就是生命。刘兰丽没有丝毫迟疑,立即与值中午班的同事一起忙活起来。
      做血型、配血、联系取血,她们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把血液发送到手术室。等把血液送走时,午休时间已经过了大半。这个时候,她们才感觉到肚子正在咕咕叫。来不及吃别的,就各自泡了一包方便面了事。这样的事在输血科经常碰到,在刘兰丽看来更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刘兰丽和自己的同事们用责任和热情呵护着生命的“暖流”,而她们的付出又何尝不是这“暖流”中无可替代的一部分呢?
 
 
 
吉林



      参评宣言:我是吉林,35岁,中共党员,医疗设备科科员,在此岗位工作13年。工作中我牢固树立“一切以临床一线科室的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做到严实细快,服务一线。工作 之余还做好了志愿者服务工作。
 
      在忙碌中感受快乐
      在人们的普遍认识中,后勤是不易出彩的岗位,所以潜意识里就认为不太重要。实际上,在任何单位,后勤都是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保障,对于医院,更是如此。
      吉林就是保证各种器械、耗材供应的医疗设备科中的一员。
      都说服务是检验后勤工作优劣的试金石,那吉林的服务绝对经得起检验。13年来一如既往的工作热情,给每一个与他打过交道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医疗设备科,吉林负责着全院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和为几十个一线科室下收下送医疗物资的工作。只要电话一响,他就会准确记下需要的物品,快速清点装车,第一时间送到。
      每次到科室送货,他的脸上总是乐呵呵的,并且尽量把物品一次性摆放好,保证服务有始有终,尽量不给护士添麻烦。虽然,他每周都要送100多件货物,但他从不叫苦叫累,反而还总是说这些苦累和临床一线的医生护士比起来根本算不了什么。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吉林也动了一番脑筋。他为每台设备都建立了电子档案,分类管理,查询起来既方便又快捷。每次送货前,他都会在心中对送货路线进行一个合理规划,缩短送货时间。
      对工作尽心尽力的吉林,还是一个有爱心、闲不住的人。医院组织的各种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特别是作为一名光荣的医疗志愿者,每次志愿者活动都少不了他。
      生活中的吉林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谁家有事,都愿意找他帮忙。因此,他总是忙得不亦乐乎。可他说,他从中得到了快乐。
| 医院简介|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