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医患之声 > 孩子们,我愿守你花开无忧!

孩子们,我愿守你花开无忧!

发布于:2019-05-17 16:23   文字:【大】【中】【小】

    提起儿科,大家可能会想到,孩子哭声多、家长埋怨多、扎针难度大、压力责任大。作为一名儿科护士,虽然时常感到委屈,受到埋怨,可是我还是要说:“作为一名儿科护士,能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我很自豪。”

——刘晓晗

 
初来乍道的“心酸”
 

儿科又被称为“哑科”,面对的多是不会表达的小患者。初到儿科工作的那段日子,让我至今难忘。每天仿佛扎不完的针,换不完的液。晚上睡觉都不踏实,心里还在盘算着:“明天还要有多少的液要扎?几号床的孩子今天没给人家一针扎上,下次还会再让我扎吗?”工作一天,穿刺零失误的“成绩”会让我们这些“新人”激动半天。

 

 

 

记得一次夜班,一名2岁腹泻患儿在四、五个家长的陪伴下来就诊,经过医生检查,需要输液治疗,家长簇拥着孩子来到治疗室。我像平时一样面带微笑地去给孩子扎液,让他把小手伸过来,鼓励并安慰他,孩子很配合,小手一动不动,奶奶在一旁不断吓唬我:“我孙子胆小,怕疼,可没受过这罪呀!你可要看好喽,扎准点儿。”

 

我在四、五个家属的注视下,开始给孩子扎针,心中默默给自己打气,一定要一针扎上呀!仿佛人生胜败就在此一举。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你越想一针扎上,反而就是扎不上。接下来的情景大家可想而知……

 

事后,护士长告诉我:“要想干好儿科工作,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良好的沟通技巧也必不可少。”从那以后,我和同事们除了练好扎针技术,沟通更是做在前头。我们慢慢悟出,与患儿沟通应多倾听、多交流、多鼓励;与家属沟通要多询问、多换位思考、多解惑。

 
我们同患儿一起成长
 

绝大部分患儿到医院都充满恐惧,甚至有的患儿一看到“白大衣”就大哭不止,等到做治疗时,根本不配合,拼命挣扎,三、四个大人都按不住。一到输液时间,孩子的哭声,大人的喊声传遍整个楼道,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心理压力该有多大。

 

如何让孩子的治疗依从性更好呢?大家集思广益,最终发现可以效仿幼儿园老师,和孩子们做朋友,只有他对你有了好感,不再充满敌意,那么配合治疗就容易多了。

 

 

 

工作之余,护士姐妹们都会到自己分管的病房中和患儿们“打成一片”,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画画、做游戏、送一些小礼物,来拉近与患儿的距离。

 

 

 

 

妍妍是个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因发烧39.5℃住院,本来胆小的她到了陌生的环境变得更加害怕,又哭又闹,爸爸妈妈怎样都哄不好,我和同事们见状便跟家属说:“不要着急,得慢慢来。”责任护士协助家长用温水给妍妍进行物理降温,不断安抚孩子。半个小时后,妍妍的体温终于降到39度以下,看着孩子安静地睡着了,责任护士才离开病房。

 

为了让孩子不再害怕哭闹,更好配合治疗,护士姐妹们一有时间就给妍妍讲故事,教她画画,给她扣背。住院第三天时,妍妍见到我们再也不哭了,还主动说话,打针也不害怕了。又经过几天治疗,妍妍康复出院了。

 

现在,来治疗的患儿很快就不再惧怕“白大衣”,有时还会主动跑到护理站找我们玩耍,家长怀抱里的宝宝也会使劲往外探头要让我们抱抱,打针输液变得不再那么可怕,这得益于我们的制胜法宝——良好的沟通。

| 医院简介|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