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0岁。主因右上腹隐痛1周入院。腹部彩超示:肝内可见范围约9×8cm偏强回声团块,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肝内胆道系统走行欠清晰,门脉主干不宽,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肝脏强化CT示:肝实质内可见一大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大小约9.1×7.3cm,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印象:肝内占位性病变,恶性占位?既往乙型肝炎15年。AFP:1210ng/ml。诊断:原发性肝癌。
于1月20日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下,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中造影可见肝动脉起自腹腔干,肝左动脉迂曲,血管分支乱,实质期肝脏肿瘤染色明显。用微导管超选至供瘤血管给予替加氟联合吡柔比星、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术中患者轻度栓塞反应,生命征平稳,术毕常规加压包扎穿刺点,足背动脉搏动正常。2周后复查肝脏CT:碘油充分填充绝大部分供瘤血管,阻断血流。遂于2月5日在超声引导下行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术中将多极射频针至残留肿瘤组织中心,根据肿瘤的大小和形状调整电极的位置,分层次逐层射频消融治疗,操作时间约40分钟,患者生命征平稳,耐受可,2天后患者出院。
2月23日,肿瘤科又成功为第2例患者实施了该项治疗。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起病隐匿,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再加上多数患者合并有肝硬化,致使手术切除率较低。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目前被公认为是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的首选疗法之一,但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原有的动脉供血系统受到影响,因而侧支循环必然建立,从而影响了再次治疗的效果。同时,多次TACE 治疗会加重肝功能的损害,即使肿瘤复发也难以进一步治疗。
近年来,射频消融(RFA)技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上的成功应用,开辟了肝癌介入治疗的新途径。肿瘤经皮射频消融术是在影像学导向下把射频电极穿刺入肿瘤内,利用射频热作用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其机理是:射频电磁波可使电极周围组织中的离子发生震荡、摩擦,产生热量。热传导至周围邻近组织,导致组织细胞热损伤,最终造成局部凝固坏死。RFA 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等优点。
将TACE 与RFA两种治疗手段有序地结合起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特别是结节型或巨块型),可提高肿瘤的坏死率,由此明显提高远期生存率。TACE治疗能有效地减少肿瘤区的血供,在此基础上,再行RFA,将减少治疗过程中由于血液流动造成的热量流失,增强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进而也将最大程度杀灭碘油沉积区或其周围残存的肿瘤细胞,两者相互弥补,使较大肝癌的完全坏死率明显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肝癌的治疗效果。因此RFA 和TACE 联合或交替应用,是治疗肝脏肿瘤的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