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精湛技术 > 一例疑难病例的诊断,让专家评委团队"炸开了

一例疑难病例的诊断,让专家评委团队"炸开了

发布于:2020-11-09 08:06   文字:【大】【中】【小】
    前不久,河北省第七期皮肤疑难病例研讨会在线上如期举行,我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尹保会、医疗主管刘纪朋分别作为点评专家和病例汇报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当专家评委们听完我院的病例汇报后,原本平静的会场一下“沸腾”了起来,大家认为该病例属于少见疑难病例,全国仅报道过几例,同时专家评委对我院提出的诊断也产生了质疑,尽管尹主任详细地阐述了诊断依据,但经专家评委们激烈地讨论后,仍无法达成共识......

 

 

 

 
    四年前,59岁的李女士无意间发现嘴唇下有一个黄豆粒大小的结节,不痛也不痒。年初,李女士发现这个结节竟然变大了,而且中央区域颜色也变成了白色,于是,来到我院皮肤性病科就诊。
    尹主任查体发现,在李女士下唇右侧外下方有个1.0cm×1.2cm大小的皮色斑块,中央为淡白色,稍有凹陷、质硬、有浸润感,考虑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的可能性大,皮肤镜检查也偏向于这个诊断,于是切除了部分异常组织送病理检查。
    病理科主任李超也是第一次在镜下看到这样如此少见的组织病理切片,有角囊肿、条索状的基底样细胞组成的团块、致密的纤维间质,还有蝌蚪样类似汗管瘤样改变等病理特征,到底是哪种皮肤病呢?
    多种皮肤病都有类似的组织病理表现,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汗管瘤、微囊肿附属器癌等,一时间让李主任犯了难。
    为了明确诊断,两位科主任一起查阅了大量资料,同时结合临床表现,逐项排除。随后李主任在组织切片中又陆续发现了肿瘤细胞向深层肌肉组织侵袭性生长、瘤细胞胞浆内空腔,这一典型的肿瘤病理特征,最终将诊断锁定在了微囊性附属器癌

科普一下

    微囊性附属器癌又称硬化性汗腺导管癌,临床罕见。本病临床特点之一是好发于颜面部,最多见部位为上唇,其次为鼻唇沟、面颊,再其次部位可见头皮、颈部、乳房、肢体、会阴,侵袭周围及深层组织,容易复发但较少发生转移。

 

    9月,尹主任接到了主办方的邀请,参加由全省皮肤科知名专家参与的河北省第七期皮肤疑难病例研讨会,也将这例微囊性附属器癌病例带到了研讨会上,与全省的专家一起学习交流,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为这次研讨会留下最大的悬疑,成为热点。
    随后,尹主任请教了北大医院的全国皮肤病理组组长涂平教授,最终得到和我院一样的诊断,这才使得“悬疑大案”水落石出。尹主任将请教结果反馈给主办方,不仅为这次研讨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我院皮肤科和病理科精湛的诊断技术也得到了全省同行一致赞许。
| 医院简介|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